預展時間
錢幣
11月17日
上午12:00至晚8:00
11月18日
上午9:00至晚8:00
拍賣時間
古錢 金銀錠 紙幣
11月19日(星期五)上午9:30
11月19日(星期五)下午3:00
機制幣第一部分
11月20日(星期六)上午9:30
機制幣第二部分
11月21日(星期日)上午9:3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近年來,銀錠以其稱量貨幣的獨特魅力,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喜愛,市場升溫明顯。尤其是經過鑒定評級的高分原光好品,更是人氣滿滿,價格不斷追高。今秋《古錢 金銀錠 紙幣》專場,甄選不同歷史時期金銀錠二百余項,品種豐富,精彩紛陳,而且,大部分估價低于市場行情,可供藏家鑒賞購藏。
Lot 1182
清代“一本萬利 招財童子至 利市仙官來”五十兩開爐吉語錠/GBCA MS63+
出版:《銀的歷程——從銀兩到銀元》,頁204,浙江省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2015年
展覽:“中國錢幣學會金銀貨幣專業委員會會員藏品精粹展”,浙江省博物館,2016年1月15日
開爐吉語錠是銀爐在歲初開爐鑄寶時,特別鑄造的鎮爐寶銀,不僅成色足,工藝也較普通品更為精美,一般不流通,只求在新的一年里,財源廣進、吉祥平安。此類寶銀因鑄造數量稀少、銘文寓意吉祥,通常被作為鎮宅之寶,備受珍視。
此枚鎮爐大寶銘文中的“招財童子”,源于觀音菩薩的協侍善財童子。善財是文殊菩薩在孟加拉灣沿岸居住過的福城首富福德長者的小兒子,出生時各種財寶自然涌出,故名善財,民間又稱其為招財童子,后被作為幸運符,代表招財、開運、納福、緣起、必勝、高中、平安之意?!袄邢晒佟笔俏迓坟斏裰?,專門負責迎祥納珍的北路財神,民間傳說是讓人發財的神。在我國北方,每到新年,各家各戶多將利市仙官畫像貼在門上,以圖避邪禳災、財運亨通,商人更是如此。此枚吉語銀錠通身寶光四溢,品相之佳無出其右,自藏祈福、商家鎮店皆為首選。
Lot 1144
湖北“光緒五年 五月 襄陽衛 公濟益”五十兩銀錠/GBCA MS61
衛所制是明朝最重要的軍事制度,由明太祖創立,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清軍入關后,明遺衛所僅有一小部分被保留下來,而且演變為主要負責屯田和漕運的經濟職能機構?!跋尻栃l”屬漕運衛所,因當時漕運任務繁重而得以留存。道光年間,隨著海運興起,衛所的漕運功能日趨衰落。特別是咸豐朝,太平軍長期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更使東南各省漕運衛所名存實亡。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朝廷正式下旨裁撤全部漕運衛所,襄陽衛亦在其中。此錠即為襄陽衛上解藩庫稅銀,委托武昌“公濟益”官銀錢號代鑄,錠面打有衛所名稱,是為了區別于地方州縣地丁錢糧,實物遺存極罕。
Lot 1136
山西“民國年月 五臺山 福全永”五十兩銀錠/GBCA MS63
五臺山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夙稱文殊師利菩薩道場,佛教圣地。因地近內蒙古,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并盛,歷來香客熙攘,香火鼎盛,因此,由禮佛香客供奉的銀兩源源不斷。清末民初時,中央財政入不敷出,地方政府為籌集款項,私自以各種名目加征雜稅,甚至對朝山香客供奉的香火燈油錢抽收香稅。此枚出自五臺山的五十兩大寶,應由寺廟供奉銀兩與香火稅等銷鑄而成,作為佛教圣地香火銀實物遺存,被賦予的意義與眾不同,可稱之為山西銀錠中的法寶。同時,銀錠砸戳力道十足,銘文精美度堪比雕母錢文,品相百里挑一,更為可貴。
Lot 1105
清早期河南“河內縣 正興”五十兩銀錠/GBCA MS61
Lot 1131
清早期山西“應州 陳玉林”五十兩銀錠/GBCA MS60
此二枚河內縣、應州上解藩庫稅銀,風格沿襲明制,寶面銘文陰刻,具清早期官鑄稅錠典型樣貌,存世數量遠少于后期砸戳大寶。前者經年于西北干坑窖藏,色澤白潤;后者刻字筆劃深峻如斬,寶光四溢,作為早期稅錠珍罕品種,以完美原始狀態保存至今,實屬難得。
Lot 1145
湖北“光緒年月 武穴鎮 祥興乾通商 淮鹽錁”五十兩銀錠/GBCA XF45
兩淮鹽場是中國四大海鹽產區之一,所產淮鹽粒大色白,品質優良,暢銷內陸多省,湖北即長期行銷淮鹽。武穴歷史悠久,自古就是長江中游重要深水港灣,商幫云集,清末發展成為湖北省七大商埠之一,曾總領鄂東數縣的鹽務,淮鹽銷量與漢口相當,每年征收的淮鹽鹽課,無疑是當地稅收之大宗。迄今所見,打“武穴鎮 淮鹽錁”銘文的大寶存世僅三枚,皆為光緒年所鑄,國內外相關文獻目錄均未見記載,公開拍賣尚屬首次,屬湖北鹽稅錠珍罕品種。
Lot 1049
山東“光緒年月 東海關 匠魯協中”五十兩銀錠/GBCA AU53
出版:①《中國銀錠》,頁189、328,張惠信著,齊格飛出版社,1988年
?、凇尔惽f藏中國銀錠》,頁49,圖156,左京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東海關成立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之后,是當時山東省的主要海關。鴉片戰爭造成的巨額賠款,使得清政府財政捉襟見肘,關稅收入多被用來支付戰爭賠款以及償還各種外債,導致白銀大量流出海外,只有極少數被銷鑄成形制統一的海關稅錠上繳國庫。后經歷朝歷代的熔毀改鑄,海關稅錠存世少之又少。目前所見的東海關銀錠,均為五十兩元寶,年份有同治、光緒、宣統及壬子年(民國元年),匠名同為“魯協中”,是中國海關稅錠重要品種。
Lot 1140
清代江蘇“二十七年七月 金壇縣 黍恩 倪陞”五十兩銀錠/GBCA AU58
江蘇自古經濟富庶,清代賦稅在全國整體稅收中舉足輕重,如所謂“蘇湖熟天下足”。當地所鑄五十兩稅錠形制統一,寶面平坦,其上環刻銘文一周,頗具地方特色。此枚金壇縣上解藩庫的地丁錢糧,錠面雖無年號,但眾所周知,清代存續二十七年的朝代只有康熙、乾隆、道光、光緒四朝。據《金壇縣志》記載,以上四朝之中,僅道光年間金壇縣有“黍”姓知縣,推測即為兼任監傾官員的黍恩。由此可知,此錠應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鑄造。迄今所見的“金壇縣”名陰刻錠寥寥無幾,此枚銘文以行楷鐫刻,運筆深淺自如,字跡秀麗灑脫,富于書法之美,品相尤佳。
Lot 1141
江蘇“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 兩淮京餉 慶同裕 高和”五十兩銀錠/GBCA MS61
“兩淮”,即江蘇淮南、淮北二十三個鹽場所在地的總稱,是清代重要的產鹽區,所產海鹽行銷蘇、皖、贛、鄂、湘、豫六省,每年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鹽稅,皆出自兩淮?!熬A”則是上繳戶部的餉項?!皟苫淳A”顧名思義是將兩淮地區鹽場所征收的鹽稅,銷鑄后作為京餉上解朝廷,主要用作京官及朝廷的薪餉俸祿,銀錠實物留存不多。此枚兩淮京餉由慶同裕銀爐銀匠高和銷鑄,經公估驗色后,加蓋“公估驗發”方形驗印,陰刻銘文一氣呵成,通體滿溢瑩潤原光,品種與品相均屬難得。
Lot 1151
清代福建“二年正月 鹽課 陳乾泰”十兩圓錠/CCG MS61
出版:《元寶收藏與鑒賞》,頁220,李曉萍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很早開啟海上貿易??滴醵辏?684年)海禁開放,中西貿易逐年增加,西班牙、荷蘭等外國銀元隨商船源源不斷流入福建,成為當地主流貨幣。此時銀錠在福建民間已乏人問津,鑄造量銳減,舊錠大多回爐改鑄,只有藩司、鹽道與海關等上繳稅項,因朝廷的規定還以銀錠形式起運。至清末,即便是稅銀,也因紋銀短缺而逐漸改用洋錢,銀錠隨之絕跡。因此,留存至今的福建銀錠十分稀少,且基本都是咸豐年以前鑄造的。其中十兩“饅頭錠”,打“鹽課”稅名者,迄今所見寥寥無幾,MS級佳品一物難求。
Lot 1160
清代西北地區“洪泰興銀局 洪泰興銀局”五十兩銀錠/GBCA MS66+
Lot 1161
清代西北地區“同昌銀局 同昌銀局”五十兩銀錠/GBCA MS65
清代銀爐等鑄寶機構的主要業務,是將銀塊傾熔、改鑄成當地的通用寶銀,而且,除了代政府銷鑄稅錠之外,還接受商家的委托,鑄造各家票號作為匯兌業務儲備金的五十兩元寶。從存世實物來看,此類鑄寶機構所銷鑄的銀錠,多稱“銀爐”,少數使用“銀局”。
如今,銀錠藏家對品相的要求越來越高,追求高評分原光好品已成風尚,不同品相等級的銀錠,已體現出巨大的價格差距。以上二枚銀局大寶,砸戳力道十足,通體潤澤原光,不僅品種少見,品相更是拔乎其萃,堪稱本場銀錠板塊的顏值擔當。
Lot 1188
清代云南“蒙化課 銀匠李煜”十兩大長槽錠/GBCA AU55
大長槽錠是早期云南迤西地區所征收的稅銀,在云南諸多銀錠類型中,存世數量最少。蒙化為南詔國發祥地,清初于巍山設蒙化府,1914年設蒙化縣,區域大致在今天的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此錠即為早期蒙化上解藩庫的稅課折銀,錠體渾厚方正,砸印深峻,匠名少見。
Lot 1192
清代云南“陳元昌號 足色鹽課”五兩大三槽錠/GBCA MS63
Lot 1196
清代云南“癸未三月 慶泰紋銀”五兩牌坊錠/GBCA MS62
Lot 1209
清代云南“鎰元龔記 貳月紋銀”五兩記月牌坊錠/GBCA MS63
時下炙手可熱的云南三槽及牌坊錠,今次有十余枚高分好品同現拍場,以上三枚即為其中的佼佼者,佳品入手良機,不容錯過?!瓣愒枴毕倒饩w初年上解藩司的鹽稅折銀,器形近似牌坊錠,原光佳品頗為難得;“慶泰紋銀”系云南建立公估制度之前鑄造,流通時間十分短暫,存世稀少;“鎰元龔記”雙梁未加蓋公估印,或為待驗品進入流通,或為城外鑄造,無需驗印,是牌坊錠中非常少見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