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展時間
古錢 金銀錠 紙幣
機制幣
8月8日上午12:00至晚8:00
8月9日上午9:00至晚8:00
拍賣時間
機制幣第一部分
8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0
機制幣第二部分
8月11日(星期四)上午9:30
古錢 金銀錠
8月12日(星期五)上午9:30
紙幣
8月12日(星期五)下午4:3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即將于8月8日拉開帷幕的誠軒春季拍賣會錢幣專場,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拍賣盛會!原因之一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之王——奉天一兩銀幣距1991年古德曼藏中國錢幣拍賣會三十一年后,首次現身國內拍場;其二是奉天一兩銀幣實物被發現七十年之后,將于本場拍賣繼續開啟其不墜生死輪回、與日月同輝的非凡歷程。
Lot 2562
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樣幣/PCGS AU55
來源:耿愛德(E.Kann)、古德曼(Irving Goodman)、張秀青、周大為遞藏
紀錄:
①1971年6月18-20日美國洛杉磯Schulman Coin & Mint公司“耿愛德藏中國錢幣及其他錢幣”專場拍賣會,拍賣品第1065號,成交價:3000美元
②1991年6月3-4日美國蘇佩里歐郵幣公司(Superior Galleries)“古德曼珍藏中國錢幣”專場拍賣會,目錄封面拍賣品第1561號,成交價:18.7萬美元
PCGS封裝耿愛德、古德曼專場拍賣會展簽
展覽:第一屆中國國際錢幣(北京)展銷會,“中國錢幣之王·中國龍銀大珍之首—奉天癸卯一兩”專題展,北京國萃苑藝術品交易中心,2015年5月22-24日
北京展銷會“奉天癸卯一兩”展臺
出版:
①《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Gold Silver Nickel & Aluminum),頁328,圖931Ⅰ,耿愛德(E.Kann)著,自費出版于美國洛杉磯,1954年
②《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Gold Silver Nickel & Aluminum),頁328,圖931Ⅰ,耿愛德(E.Kann)著,美國紐約Mint Productions出版公司,1966年
③《中國銀圓及銀兩目錄》,頁56,圖94,張璜編著,香港錢幣公司,1981年
④《中國錢幣目錄》,頁144,圖433,徐祖欽編,新光郵鈔雜志社,1990年
⑤《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頁190,圖406,邱思達編著,中國書店,1991年
⑥《中國金銀幣目錄·清朝民國篇》,頁165,圖486,林國明著,馬德和錢鈔有限公司
⑦《中國貨幣圖錄》,頁66,圖FT11,張惠信編著,臺揚出版社,1992年
⑧《中國歷代金銀貨幣通覽·近代金銀幣章卷》,頁486,圖782,董文超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經濟導報社,1993年
⑨《中國貨幣史話》,頁169,圖FT11,張惠信著,臺揚出版社,1994年
⑩《中國錢幣目錄·機制幣部分》,頁54,沈宏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第八卷》,頁519,圖2467,葉世昌、郁祥楨、錢杰主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
?《中國近代金銀幣圖典》,頁225,圖684,李曉萍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錢幣學大師馬定祥》,頁47,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印,2003年
?《中國銀幣圖錄》,頁116,圖498,許光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中國近代機制幣精品鑒賞》,頁13,圖01,周邁可、孫浩編著,愛秀集團&東亞泉志,2010年
?《中國近代機制幣精品鑒賞》,頁7,圖02,周邁可、古富、史博祿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百年銀圓》,頁39,圖I-6-10,孫浩編著,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2年
?《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中譯本,頁486,圖931Ⅰ,耿愛德(E.Kann)著,錢嶼、錢衛譯,金城出版社,2013年
?《中國金銀幣目錄》,頁165,圖WS0596,王春利編著,中國商業出版社,2020年
?《中國銀圓譜》,頁166,圖1018,魯昊、邵明泉、冷濤著,商務印書館,2021年
?《中國機制銀圓目錄》,頁84,圖FT.1,周沁園、沈雪明編著,上??茖W技術出版社,2021年
?《中國近代機制金銀幣目錄》,頁219,圖486,林國明編著,上??茖W技術出版社,2021年
拍品部分出版著錄書影
奉天制造銀圓總局 光緒三十三年后攝
奉天一兩制于光緒癸卯年(1903),和戶部一兩同年,皆屬當時樞臣、督撫間“圓兩之爭”背景下的產物,這場幣制爭議持續多年,所以此一時期試制的一兩幣大多沒有量產,如戶部一兩、壽字一兩、北洋一兩等,僅有少數樣幣存世。奉天一兩制成后的第二年(1904),中國商品參加美國路易斯安那博覽會,由中國海關公開出版的展品目錄中,清楚記載奉天造幣廠曾“試制一兩銀幣”,但其后“并未流通”,這一確鑿無疑的官方文獻著錄,使奉天一兩從此成為錢幣收藏家苦心尋覓的中國龍銀大珍。
1904年路易斯安那購入百年博覽會
《中國參展藏品目錄》
過去七十年來,奉天一兩孑然一品。首位收藏者是近代最著名的中國錢幣學家耿愛德,他在其著作《中國幣圖說匯考》中述及由來,“多年來筆者一直努力尋找奉天兩制幣”,“直到1952年10月,我收到寄自香港的一張實物拓片,開價美金兩千元”。
1954年耿愛德自費出版
《中國幣圖說匯考》
根據近年披露的資料,應該是當時寓居香港的張璜將此幣拓本寄給了耿愛德,兩人最后達成交易,2003年出版的《錢幣大師馬定祥》書中,刊載一張奉天一兩拓圖,上鈐“定祥審定”、“希世之珍”二印,說明為“此幣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發現于香港,馬定祥從張璜寄來的拓本上鑒定為真品無疑,后該幣由耿愛德收購珍藏”。
1980年11月張璜與胞妹丁張弓良
(圖片選自馬傳德著《泉壇往事》第315頁)
張璜手拓“奉天癸卯一兩”拓片
(圖片選自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印《錢幣學大師馬定祥》第47頁)
耿愛德(Eduard Kann, 1880-1962)出生于奧匈帝國,一戰后其家鄉劃入捷克斯洛伐克版圖,所以他在華期間曾擔任捷克斯洛伐克協會會長,1949年后居住美國加州洛杉磯,直至去世。1902年起,耿愛德受一家英國銀行委派來華,在中國工作、居留長達四十七年,早歲就職于華俄道勝等外商銀行,其后長期任獨立外匯經紀人(業務包括貴金屬買賣),1930年代,被國民政府聘請為廢兩改元問題研究會委員、中央造幣廠審查委員會委員,參與幣制改革,曾撰《中國貨幣論》《中國內債史》等多部財政金融專著。在華期間,耿氏長年搜集中國錢幣,1940年他當選由外籍人士組織的“中國錢幣學會”主席,和羅伯昭、張叔馴、施嘉幹、蔣仲川、秦子幃等滬上著名收藏家及不少幣商均有交誼,曾多次參加中國泉幣學社(該社由中國收藏家組成)例會。
耿愛德移居美國之后,以自己的藏品為基礎,撰成《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于1954年出版。由于耿氏兼具貨幣理論與實務經驗,人脈廣泛,一手資料來源可靠,尤其所藏包羅萬象、珍品甚多,無論是從宏觀或微觀角度,都為同時代其他研究者難以企及,所以,《匯考》一經問世,即被視為中國近代機制幣的劃時代巨著,1966年再版,2013年國內出版中譯本,至今仍被看作是這一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專業參考書籍。
耿愛德 攝于洛杉磯寓所
就中國文物而言,1950年代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時間節點,大約在耿愛德購得奉天一兩同時期,不少剛移居到香港的收藏家族,出于各式各樣原因,開始出售所藏。是時新中國建立未久,中國政府聞知后,不惜重金購回若干珍品,其中最著名者包括:1951年自郭葆昌家屬購得王獻之《中秋帖》、東晉王珣《伯遠帖》,即原乾隆皇帝“三希堂”中的二希;1952年購回唐代韓滉《五牛圖》;同一年,自張大千藏篋購買五代董源《瀟湘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等,以上重要書畫作品后均入藏故宮博物院;同時期,向陳仁濤購得一批珍貴古錢幣,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古泉重要館藏。
當時在香港私下交易的珍貴文物應該也不在少數,傳說五十年代初古玩商仇焱之曾以1000元港幣的超低價格,買入一件成化斗彩雞缸杯,而同品種的成窯雞缸杯于2014年香港春季拍賣會上,創下港幣2億8千余萬元的成交價。1950年代的前幾年,是中國珍貴文物的傳奇時代。
1971年耿愛德拍賣目錄及內頁
耿愛德在1954年自費出版《中國幣圖說匯考》時,為籌措資金,曾釋出部分藏品。他過世之后,所藏于1971-72年的三場拍賣中陸續售出,其中精品集中出現在1971年6月于美國加州洛杉磯舉辦的第一場拍賣會,共計拍品2400余件,奉天一兩以3000美元成交,為全場第一高價。
古德曼及其孫女
(Credit:Appeared in The Irving Goodman Collection,Ira & Larry Goldberg Inc,June 4,2002)
美國富商古德曼(Irving Goodman,1919-2002以后)是奉天一兩的第二位收藏家,他也是耿愛德拍賣會的最大買家。古德曼出生于加拿大多倫多,系猶太移民后裔,幼年又舉家遷往美國,1947年在加州創立“梅森家具”,經商致富,1959年開始收藏錢幣,涉獵極為廣泛,他因為商務原因經常前來亞洲,逐漸對中國錢幣產生濃厚興趣,一步步開展在此一領域的研究和收藏。據說古德曼記憶力過人,七十多歲時仍能說出中國幣某某品種在耿愛德《匯考》中的編號,可見其用力之勤。
與耿愛德專研中國錢幣不同,古德曼的收藏范圍遍及世界各國,1988年他已年近七十,開始出售所藏,至2002年為止,至少舉辦了七次專場拍賣,主題分別為“泰國”“韓國”“俄羅斯”“中國”“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世界錢幣和紀念章”“世界金幣、紙幣和其他”,其中,最為國內所熟知的,即1991年6月在美國加州洛杉磯舉辦的拍賣會,共2100余件拍品,中國幣精銳盡出,復品又多,令人目不暇接,對中國錢幣界造成極大沖擊,時至今日翻閱這本舊圖錄,依然讓人有“過屠門而大嚼”的感覺。
1991年古德曼拍賣目錄及內頁
耿愛德于1952年購得奉天一兩,雖然1971年耿氏拍賣會上,它是最高成交價的拍品,但和其當年的購買金額差距不大。這二十年間,由于經濟實力差距,決定中國錢幣乃至所有中國文物藝術品價格的主要力量仍是歐美人士,重要收藏家也多為西方人??墒?,又過了二十年,到1991年時,亞洲尤其是華人經濟圈的力量已經興起,這也是古德曼拍賣會價格大幅攀升、奉天一兩成交創出18萬7千美元歷史紀錄的最重要原因。古今中外,購買力永遠是決定文物藝術品流向的關鍵因素,奉天一兩這枚珍貴的中國錢幣,在流傳到美國四十年之后,首度成為中國人的藏品。
品名 | 1954年 | 1991年 |
中外通寶 | 500 | 50,600 |
奉天一兩 | 僅見一枚 | 187,000 |
壽字一兩 | 500 | 41,800 |
長須龍 | 30 | 3,960 |
七三反版 | 100 | 12,650 |
陜西 | 非常難得 | 35,200 |
湖南 | 未記載 | 46,200 |
孫中山像地球雙旗 | 200 | 25,300 |
15年張作霖 | 125 | 20,900 |
17年張作霖 | 100 | 4,400 |
附表為中國機制幣近年創出高價或具有代表性品種的歷史價格:第二欄是1954年版耿愛德《中國幣圖說匯考》之估值,第三欄乃1991年古德曼拍賣會的成交價,均為美元計價,觀之頗有滄海桑田之感?!秴R考》出版時,未記載“湖南省造光緒元寶”,因為此一品種1974年以后才陸續出現。
1990年臺北鴻禧美術館
《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
1990年,臺北鴻禧美術館將張秀青的一部分清代龍洋出版為《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無論是藏品等級、印刷質量,都獲得海內外專業人士一致贊譽,后來中國人民銀行編著《中國歷代金銀貨幣通覽·近代金銀幣章卷》,選用了若干書中圖片,注明“中國臺灣鴻禧美術館提供”。1991年,張秀青在古德曼拍賣會競得奉天一兩,成為該幣第三位收藏家,也為其錢幣收藏添加了一塊最為耀眼的拼圖,其后一段時間,奉天一兩被外界看作是整個鴻禧美術館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1984年馬德和、張秀青、陳吉茂
于香港錢幣展銷會合影
張秀青(1941-2011)出身臺中地區名門,他的家族很早就有收藏傳統。從幼年間的一些小事看來,他喜愛錢幣而又極其挑剔品相,或出自天性,所以待成年有了經濟基礎以后,不同于其他家庭成員都偏好瓷器、書畫、文玩,張秀青只專心致志地收藏中國近代機制幣。他是老一輩收藏家風格,用功極勤,目光如炬,在那個還不流行錢幣評級的年代,非常在乎品相,我現在還能清晰回憶起他透過眼鏡上緣、盯看錢幣膚里的專注神態。1998年我第一次見到張秀青,他反復叮囑一定要熟記耿愛德《匯考》中的編號,這一點和古德曼頗為相似,或許在他們那個參考資料很少的年代,頂級收藏家大多將此作為傳燈的心法。
在外界看來,張秀青是一位“奇人”,平日深居簡出,絕少酬酢,交游圈很窄,似乎隱居于市廛之中,唯一的休閑活動就是欣賞錢幣。他的收藏高峰在1980-90年代,除了得自拍賣會和幣商之外,由于他深諳“千金市骨”的道理,將深藏于英國雕刻師后裔的最初試模幣,以及歐洲重要收藏家的珍品不斷吸引過來。其實鴻禧美術館出版的《選集》中,只收錄了部分清代龍洋的珍罕品種,他還有不少復品和品相絕佳的流通幣,民國幣的收藏質量也與龍洋相埒,但都沒有出版,令人不無遺憾。
在這么多品種稀少、品相精美的錢幣收藏中,張秀青最鐘愛的還是奉天一兩?!案泳┚种圃臁笔撬硪恢仄?,全套五枚,存世僅知兩套由英籍雕刻師試制的光邊樣幣。張秀青晚年患病之后,透過拍賣和私下讓售兩種方式,逐步釋出所藏,到最后才分別轉讓奉天一兩和一套幣邊有編號的京局樣幣,前者價格超過后者一倍,凡此均可見奉天一兩在他心目中的特殊分量。
記得約二十年前,我到張先生府上向其請益,當面問起在這些既富且精的錢幣收藏中,他最看重和珍愛的是哪一枚?他回答說,“如果非要選出一位國王,就我而言,一定是奉天一兩”。他的理由如下:一兩幣觀之大氣;此幣制成第二年即有明確記載,至今僅此一枚存世;自1950年代起,歷經耿愛德、古德曼兩位著名收藏家遞藏,授受源流清晰分明。張秀青還說,“其實1991年古德曼藏品拍賣時,我心目中可接受的價格上限,還遠不止后來的成交價”。
上海信都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收藏家周大為
奉天一兩的第四位傳承者,是上海信都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Cc基金會主席、Cc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周大為。他畢業于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雙修藝術史與國際關系,回國創業后,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建設,投資并支持數家各具風格的當代藝術畫廊,創辦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是中國當代藝術界強有力的推手之一。
與此同時,周大為還對錢幣收藏有著濃厚興趣,這一愛好源自他少年時的記憶,直到2006年,在拍賣場拿到一本錢幣拍賣目錄,驚訝地發現原來錢幣的種類如此豐富,小時候對收藏錢幣的渴望瞬間被點燃,之后開始大量購買錢幣,主要是機制金銀幣。
2008年,周大為將收藏重心放到錢幣上,他參考林國明編著的《中國金銀幣目錄》,力圖將廣東、湖北、江南、四川、吉林這些省份制造的銀幣收集齊全。在圈內好友幫助之下,很快成績斐然,十年之中,名品薈萃,不乏奉天一兩、十五年張作霖、十六年張作霖金、淮二十文、浙江楷書、壽字一兩、湖北本省、廣東七二與七三反版全套、老公銀大清國寶、上海一兩、喜敦版老江南全套、新疆七錢二分、貴州半圓與廿分、江南己亥半圓、飛龍簽字等等。從地方與中央兩大系列的完善程度,到珍稀品的擁有數量,此時,周大為都已堪稱國內最大藏家。
周大為曾說,奉天一兩的購藏過程是其收藏體系建立的縮影。收藏伊始,其目標就是要做繼耿愛德、古德曼、張秀青之后最成功的機制幣收藏家,推廣與守護中國的錢幣文化。要讓自己的收藏達到前輩的高度,就必須擁有這個體系的王者。何為王者?奉天一兩是也。2009年,當他得知張秀青因身體原因,有意尋找奉天一兩接班人之時,立刻按捺不住沖動。2010年,周大為通過好友周士杰及其父親周建福,與張秀青取得聯系,雙方溝通長達數月,因為張秀青對誰買到這枚錢幣非常介意。2010年底,周大為終于如愿得到這枚夢寐以求的絕世珍品。
翌年,他聽到張秀青離世的消息時表示,在他錢幣收藏經歷中,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未能與張秀青謀面,當面告訴他自己是多么熱愛這枚錢幣。周大為是新時代機制幣收藏的承上啟下者,他注重品相,但不忽略品種,既欣賞錢幣的美,也關注錢幣背后的歷史。正如周大為自己所說,他收藏錢幣,不是機緣巧合,而是一種必然。
沈陽造幣博物館外景
館內陳列沈陽造幣廠復制奉天一兩巨型模型
沈陽造幣廠制“奉天癸卯一兩”紀念章
一百二十年前,奉天一兩試制于“奉天機器制造銀圓總局”,即現今沈陽造幣廠的前身。1993年,沈陽造幣廠以“中華國寶珍幣系列”為題,采用銅質鍍銀工藝復制奉天一兩,一盒兩枚,正面分別為原幣的正、背圖案,反面說明文字“奉天癸卯光緒元寶 庫平一兩銀幣 原幣鑄于1903年 現僅見一枚存世”。奉天一兩被視為中國龍銀大珍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其實物已被發現七十年、多次締造中國錢幣最高成交紀錄、轟動中外以后,仍沒有第二枚現身,與美國錢幣中1933年雙鷹金幣的地位相仿佛,是中國乃至世界錢幣中的瑰寶。(文 左京華)
聲明:北京誠軒獨家稿件,任何媒體或個人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侵權必究。